新疆的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1/3。以前,当地通过灌排洗盐的传统方法改良盐碱地。随着滴灌种植、节水农业的发展,当地研究种植盐生植物、推广有机肥,创新治理思路,更好地开发利用盐碱地。
【资料图】
在新疆,即便是夏天,很多地方也可以看到白茫茫一片——这不是积雪,而是盐碱。
新疆的地貌格局是三山夹两盆,形成了封闭性的内陆盆地,降雨极少、蒸发量大,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山区的冰雪融水。而新疆是古地中海海退后形成的,地层里含有盐分,当盐随着冰雪融水被带到平原区时,水分蒸发,留下了盐,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
新疆的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1/3,盐碱地治理是当地面临的长期任务。近年来,新疆通过种植盐生植物,减少化肥用量,使用有机肥等方式缓解土地盐碱化程度,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让以前白茫茫的土地成为种出高产作物的希望田。
传统改良方法用大水把盐“洗”掉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盐碱地生物资源与评价利用(西北内陆盐碱地)重点实验室主任田长彦从1989年开始从事盐碱地治理。“当时我参加了渭干河灌区的盐碱地治理,采取的是传统方法,用大水把盐‘洗’掉。”田长彦说。
当时,渭干河灌区75%的土地都有盐渍化问题,当地农民都觉得没有种出高产棉花的希望。田长彦和团队在渭干河待了10年,挖掘排水渠,用大水把盐淋洗走,95%的盐渍化土地改成了良田。“我们监测到每年排出的盐有10万吨,通过修建的灌渠和排渠的配套系统,将盐排到其他荒漠地区。”田长彦说。
田长彦介绍,盐碱化是个笼统的说法,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盐渍化,“我们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也称盐碱化,一般植物是无法生长的,在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土地上,一般植物可以生长,只是长势会受到抑制。”经过改良,位于渭干河灌区的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棉花亩产量提高了一倍。用大水“洗”盐,成了当时新疆大部分地区使用的盐碱地改良方法。
但是,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新疆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本世纪以来,当地采用了大面积的节水滴灌种植。如今,节水农业在新疆的普及面积已达7000多万亩,占到耕地面积的70%左右。
“滴灌可以把盐从植物根系位置冲淋到旁边去,但是没法把盐排出土壤,随水而来的盐无法随水而去,土壤就会积盐,导致的新形式盐渍化暂时被表层低盐掩盖。”田长彦说。传统的“洗”盐方法,改良一亩地需要大概2000立方米的水,这在当前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下已无法持续,盐碱地改良技术面临新的挑战。
种植盐生植物,让盐被植物“吃掉”
“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这是老一辈农人的经验。但田长彦在长期野外调查和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盐渍化土地上虽无法生长正常的植物或农作物,但可以生长许多其他种类的植物,这或许是一个新思路。
在克拉玛依有片“奇景”:相邻的两块地,一块白茫茫盐碱化,另一块却生机勃勃——这里是田长彦和团队建起的盐生植物园。
2000年起,田长彦带着团队用3年时间几乎跑遍了南北疆和东疆平原区所有有盐碱的地方,发现320种盐生植物。要想知道野生状态下盐生植物的生长规律,就必须把这些植物集中到一起进行比较。田长彦牵头建了两个盐生植物园,引进了150多种盐生植物。
一个盐生植物园建在原来的阜康荒漠绿洲国家生态站,占地100亩,“种了几年以后,土壤中的盐大幅减少,这不仅使得杂草变多了,其大量生长还导致盐生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这说明这个思路是对的。”田长彦说,第二个在克拉玛依,通过比较和研究,研究团队基本掌握了这些盐生植物的耐盐性与生长规律。
盐生植物分为三个类型:聚盐植物、泌盐植物和拒盐植物。聚盐植物被田长彦称为“吃盐植物”,因为它能把盐“吃”进体内。待“吃盐植物”把盐“吃掉”,再将这些“吃盐植物”移走,土壤中的盐分就会降低。拒盐植物通过在根系外表形成硅膜和一些盐的离子通道对盐进行排斥。泌盐植物通过叶片和茎等部位的盐腺把吸收进体内的盐通过蒸腾作用分泌出来,但只能使土壤盐分在原地循环,不能把盐排走。
田长彦从“吃盐植物”中筛选出耐盐性较强、产量比较高的盐地碱蓬试种,发现在其他作物都不能生长的盐碱地上,每亩盐地碱蓬能收获1.8吨干草,带走400多公斤盐。“种下去第一年,土壤盐分就降低了40%,到第二年累计降低了60%以上,到第三年累计降低了85%到90%,盐碱地成了能种植正常作物的土地。”
试验成功后,田长彦在和田县、青河县等地方推广新的盐碱地改良方法。通过利用滴灌技术节水控盐,种植3年盐地碱蓬后,成功使土地脱盐。又种了一年肥田的豆科植物,之后再种棉花,达到了正常产量。目前,种植盐地碱蓬已在20多个县区、团场示范推广。
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板结
在盐渍化程度比较轻的耕地上,有没有与盐碱共存的方法?
“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盐碱带来的土壤板结问题、培肥地力,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盐碱化程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汤明尧说,在南疆地区,60%以上的农村家庭都养牛羊,北疆也有不少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牛羊粪可以与粉碎后的秸秆等沤成有机肥还田。
2016年,喀什地区莎车县试点推广有机肥,尝试了十几种方案,找到了适合的配比。“制好的有机肥是团粒状的,掺和进盐碱土,土壤空隙变大,透气性变好,还有合适的含水量,既能提供土壤水分,又不造成颗粒粘连影响透气性。”汤明尧说。2019年,有机肥在新疆推广,年均施用超5800万吨,化肥使用量连续3年下降,1000多万亩耕地盐碱化程度得到缓解。
“去年的棉花产量增加了不少!”喀什地区巴楚县种植户奥布力喀斯木·艾麦尔说,他家的地含盐碱,土壤透水性不好,地力低下,棉花出苗困难,存活率很低。2022年初,石河子大学教授刘洪光带领团队来到奥布力喀斯木家所在的阿纳库勒乡园艺场,利用粉垄深松的办法,将犁地深度增加到60厘米,把土壤打成粉状,施加有机肥,增加土壤透气性。当年,棉花增产25%以上。
刘洪光所在的兵团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的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项目,也逐步将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在八师农牧团场的田间地头。
“近年来,我们在盐碱地上进行试验,在脱硫石膏中掺配一些农业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种植打瓜、棉花、小麦等作物,增产37%到80%。”项目负责人张凤华说,在使用脱硫石膏进行改良后,一方面改善了土壤板结,一方面吸附了盐碱,荒地已经改良成棉花亩产达400多公斤的中产田。
“盐碱地是长期存在的,改良盐碱地的同时,我们也在寻找新思路,培育适合在盐碱地生长的农作物,或者尝试农作物与‘吃盐植物’套种模式,让盐碱地发挥大作用。”田长彦说。
标签:
上一篇: FudanNLP团队最新成果,借助RLHF实现人类对齐的MOSS-RLHF来了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