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
(资料图片)
近年来,极端天气愈加频繁出现。气象部门预计,浙江今年7-9月强对流天气较频繁,易发生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短时暴雨和强降水引发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面对极端天气,浙江准备好了吗?
防控预警:为风险打好提前量
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是“上医治未病”。据省防指办介绍,针对强降雨防御工作,各地各部门重点聚焦城乡结合部、偏远山区、景区、小微企业等场所和山塘水库、地质灾害风险区、小流域山洪易发区、老旧房屋、低洼易涝点等部位,正在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严格落实闭环整改,确保安全度汛。
目前正是暑期旅游高峰期,浙江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严阵以待,从源头防止极端天气造成破坏性影响。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已加密对涉海、涉山、涉水等旅游景区和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隐患风险点的巡查监测,紧盯高空类、高速类、涉水类等旅游新业态项目。
通过发布预警,让群众和企业更加重视极端天气的影响。省防指办告诉记者,针对强对流天气,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大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预警,提高短临预报的精准性,同时,对照预案落实风险防控措施。
更重要的是,面对极端天气,浙江的心态是“做好最坏的打算”,按照极端天气出现时的最不利状况,提前做好防御准备,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密切关注台风动态,滚动监测预报预警,落实落细防御应对举措。
预警之外,还有一项预防工作同样需要做在这一系列措施之前,那就是水利设施的修建和运用。
“防御洪水,靠的除了组织体系的响应,更是在考验一个地方的工程能力。”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朱法君介绍,河道堤防、水库建设是防御洪水的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比如,浙江通过新安江水库的建设,控制了1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是全省水库控制面积最大的。在2020年的钱塘江特大洪水防御中,因为水库的拦洪错峰、削峰,削减洪峰上万立方米每秒,降低钱塘江下游水位近2米,“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新安江水库的调节,富阳桐庐都会被淹到水下。”
据统计,浙江现在已经建好4278座水库,每个水库都具有削减洪峰的作用。只要各水库在洪水期间提前准备、科学调度,就能尽可能多把洪水拦在水库的“肚子”里,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省已经构建了预报预警、监测预警、现地预警互为补充的渐进式预警体系,依托浙江省山洪联防平台,可以科学预见山洪风险,发出各类预警并实施“叫应”机制并提醒有关部门做好临灾应急避险工作。
这一机制,去年就曾实践应用。2022年6月20日,丽水市龙泉市城北乡东书村西溪自然村暴发山洪,预警响应机制开启,帮助群众转移,避免了全村20户46人因灾伤亡。在水利部推出的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五大典型案例中,浙江占据两席,数量居全国各省前列。
救灾保护:让群众安心
把水利工程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能够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但水利工程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当洪水来了,如何抢险?如何保障物资?
“数字化治理”走在前面的浙江,正在利用先发优势做好物资调配。目前,浙江已经上线了“应急物资在线”数字化平台,全面归集全省抢险救灾物资数据。
记者登录后,平台显示,目前全省排水泵、防汛袋类、舟艇、应急灯等16类常用防台物资共2300余万件,物资点位、数量、调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能够实现一键查询,确保紧急情况下物资调拨第一时间快速出动。
同时,省防指办与顺丰、京东、菜鸟等大型物流企业建立了联动机制,协调200辆大型货车及3万名快递小哥做好待命支援,确保物资精准送达“最后一公里”。
除了救援物资的高效利用,浙江也在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
对于多灾易灾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要求完成卫星电话、发电机和排水泵等“三大件”全覆盖配备。“这样,在极端情形下,就能做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提升每个地方的保障能力。”省防指有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省级物资的调拨使用程序十分明晰,共用共享和统筹调拨的机制通过《关于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使用管理联动机制的通知》《浙江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省级应急物资储备调拨使用管理工作制度》等文件逐渐建立了起来。
文件显示,在省级储备无法满足紧急需求的情形下,可以调拨市县级应急物资,构建了“一地有难,全省支援”的物资保障格局。
面对灾害,如何安置好群众?
在浙江,每个镇街都有1-2个避灾安置中心、多灾易灾村社均布局了避灾安置点。目前,全省累计建成1.5万余处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同时,我们提高了生活救助物资从库到点到人的时效性,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保障,请大家放心。”有关负责人说。
位于浙江温岭石塘镇东南的隔海村,便是一座海上的小岛渔村。由于岛上交通不便,每每极端天气来临前,村书记戴雨林便会带着村干部储备好一周的粮油蔬菜等生活物资,并及时联系镇上的卫生院,做好药品储备的工作。“尽管台风对我们岛上的居民来说习以为常了,但也要防止其他极端天气的影响,想尽办法挨家挨户安置好岛上的居民。”戴雨林说。
向前一步:反思与经济考量
“家里已经淹了,怎么会还在泄洪呢?”
“前阵子那么干旱,如果总是泄洪,下半年会不会没水用啊?”
这是许多群众的声音。采访中,水利部门、专家也希望借助潮新闻向群众发声:“水利工程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人的安全。如果迟迟不泄洪,上游积蓄的水量超过大坝的承载量,可能会造成垮坝,那将是更严重的灾害,也是水利工程的巨大损失。”
省防指办告诉潮新闻记者,今年极端天气频发,小流域山洪的防御越来越迫切,因为小流域的精准预报确实存在技术上的困惑。需要气象部门提前预判、水利部门的密集监测,最重要的是,说服群众理解排洪,把预判的情况第一时间通知给受影响的群众对象,把工作做细做精。
朱法君建议,民众也需要提升防台、防洪的主体意识,做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提高警惕,也要对洪水的破坏力有所恐惧,配合政府的撤离工作。
7月22日下午发生在浙江杭州富阳区大源镇的洪水灾害,值得人们反思——要对自然的力量有敬畏之心,城市和乡村的规划也要有前瞻意识。
这场灾害中,有目击者看到,一条不宽的河道在暴雨中瞬间涨水,造成河水冲破堤岸。“这次灾害从客观上讲,是因为雨来得实在太急太猛。”朱法君分析,同时也需要反思,在城市和乡村规划中,是否留足了河道宽度,给洪水留足行洪空间,以防止洪水的冲击力加大。”他建议,各地要自查城市内是否存在河道侵占的现象。
2021年,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把城市内涝治理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工程”,明确到2025年,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到2035年,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现象。
以杭州为例,目前已完成全市115处历史积水点和129处汛前问题排查整改。此外,全市城管系统共储备了大型排涝泵车40辆、抽水泵300余台、沙包(草包)10万只、支撑架4万多个,排涝能力达12.06万立方/小时,超省定8.01万立方/小时的要求。
同时,作为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内涝试点,杭州的内涝预警平台(一期)能够实现1600个雨量站、160个河道水位站达到阈值后自动报警,并联合气象部门,对试点道路的积水情况提前1小时预警。
“政府部门要理解群众在预防极端天气时对经济发展的担忧,也要帮助群众解决经济难题。”有专家说。
8月1日,舟山海关就曾解决一个这样的难题。“我们有一批急需投产的进口铁矿刚到达舟山六横武港码头,希望加急验放。但是受大风影响,当天舟山岛际船舶已全线停航了。”联峰钢铁(张家港)有限公司物流运输经理许源介绍,样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实验室检测,企业将面临无法投入生产使用的尴尬局面。
舟山海关紧急联系第三方合作物流商,利用高防风等级的载重无人机将样品快速送达位于舟山本岛的矿产品实验室,同时协调实验室对该票铁矿实施加急检测,确保该批铁矿运抵钢厂后可以及时进炉加工。
“这一次紧急操作,可帮了我们大忙了,这批铁矿如果不能按时投入生产的话,那损失就是60多万了。”公司业务物流运输经理许源感慨。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