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秋三月,起于立秋,止于立冬前,经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季为肃杀之始,万物盛极而敛,收敛成实。
“秋季属金,为少阴,主肃杀、收敛。五脏应于肺,肺喜润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当注意滋阴润燥,以免燥邪为患;同时遵从肃杀的趋势,使阳气收敛、养护阴气,由此也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若阳气收敛不足,秋季变为虚寒,易生泄泻,至冬季闭藏无源,易招致多种虚寒性病证。”近日,全国基层优秀中医牛凤景说。
【资料图】
起居调养
秋季属少阴肃杀之气,日常起居应当收敛阳气,养护阴气。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牛凤景建议,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应“春捂秋冻”,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除此之外,夏季渐退,秋季来临,天气渐凉,燥气当令,不可不防。五脏之中,肺应于秋,且为娇脏,易受燥邪。秋季感冒咳嗽等疾病多发,多因燥邪侵犯,因此出门宜戴口罩,一则防灰防尘,二则减缓燥邪伤害。此外,秋季干燥,易伤津液,致使皮肤皲裂等。因此,早起洗漱之后,宜外用润肤霜擦拭,使皮肤滋润,减缓燥邪所伤。
饮食调养
秋日时节,燥气当令,雨水减少。如果燥气太过,则会导致津液亏损,出现口干、鼻干、咽干、皮肤干、干咳无痰、大便干结等问题。因此,秋季饮食调养的重点,一为润燥,二为养肺。
牛凤景建议,饮食上,根据燥邪性质的温凉之分,可食用相应的润燥之品加以调和,如龙眼肉甘温,补中益气、润燥生津;银耳甘平,润养肺、胃;梨甘凉,能清肺、润肺、化痰;甘蔗甘凉,滋养胃阴、生津止渴;香蕉甘温,润肠通便;蜂蜜甘平,润燥补中;麻仁甘温,润燥通便等。此外还可用一些滋阴润燥的中药,如黄精、生地、玉竹、沙参等,配合大米煮粥,秋日食之甚佳。相反,一些辛燥的食物、香料,如花椒、辣椒、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都宜少食少用。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是许多瓜果的上市季节,虽多数瓜果汁水较多,可润燥生津,但不宜食之过多、食之以冷。因瓜果易酿湿,多食、冷食则易伤脾胃,化生痰湿,故食之当适可而止。
运动调养
秋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天气由温热转凉爽,因此,锻炼时宜逐渐收藏阳气,减缓幅度,与秋季肃杀之气相和。秋季之时,运动当表现出内敛之势,如动作平和、内收,幅度减少、减缓。在方式的选择上,应选动作缓和、趋静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健身球、散步等,不必一味追求出汗,使气血流通、精神清爽即可。
牛凤景说,除日常锻炼外,秋季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大部分地区,秋季的景色都很美丽,在此时徒步缓行、遍览胜景、登高远眺,不仅运动周身,还能陶冶情操,一举两得。
运动调养之余,亦可以静养生。秋季荣平,万物趋静,此时可顺应天地之气,以静养阴、以静宁神。诸如湖边垂钓等,皆使人怡然自得,身心放松。
情志调养
牛凤景说,秋季养神的关键是“使志安宁”。秋季的3个月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经过夏季的长养开始收获,为冬季的闭藏做准备。所以秋季养神也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人们一定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由振奋转为宁静,由活跃变为平和,以适应秋季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保持精神上的安宁。
此外,秋日之时,花残木朽,草枯叶落,万物萧条,使人不禁惆怅。因此,秋季往往也是情志病多发季节。若人正值生活失意,路途不顺,则更易忧思难忘,轻则淡漠少言,郁郁寡欢,自闭独处,重则妄想轻生。为此,牛凤景建议,情志调养上,需抒发胸襟,可与人畅谈,抒发胸中郁闷;或放声痛哭,令悲忧宣泄、气机宣畅,如此使悲思释怀,神志安宁。秋季之时,正值重阳,不妨登高望远,赏观秋景,令人心宁。
对于老年人,秋之肃杀易在其心中引起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所以老年人更应调节秋日之心境,通过体育活动或登高远望等秋日活动,到大自然中领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日美景,以缓解萧瑟对心情的负面影响。而子女亲朋也需对其多加劝说和陪伴,柔声细语,和其颜、悦其色;孙辈儿童,新生而朝气蓬勃,顽皮无忌,惹人喜爱,若让老人多与稚孙相处,则能喜而忘忧、乐而忘悲。(范丽丽 常连雨 王志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