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点曾的|从《我的人间烟火》到《骄阳似我》,言情小说“过时”了,影视改编怎么办?

2023-08-29 22:33:58来源:新闻晨报

说起往事,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尴尬。


(资料图片)

从非主流的网名,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社交记录,再到疯狂迷恋追过的明星……每个人的青春里,都可能有让他们后来想起时忍不住“脚趾抠地”的“过时爱好”。

但从某种程度上,今天的尴尬,恰恰证明了一个人审美观与价值观的进步。曾经能够轻易满足我们的那些潮流,用现在的眼光看,只是单纯地落后了罢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夏天,这种“过时”带来的尴尬,不断在早年火爆全网的言情小说以及它们的影视改编作品身上重演——

播出期间招致无数骂声的《我的人间烟火》,改编自玖月晞的《一座城,在等你》。小说当年连载时相当受欢迎,但到了电视剧播出时,观众批评男主角“复读考上军校”的设定不符合逻辑,强烈抗拒女主角许沁的“恋爱脑”,还找出了不少不符合当下生活实际的剧情。

同样,改编自竹已同名小说的《偷偷藏不住》,连载期间是晋江文学城热榜作品,但当剧版播出时,网友频频质疑13岁的女主角桑稚暗恋20岁男主角段嘉许的设定,并批评其中大量台词充满“油腻感”。

而曾经凭借《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作品问鼎“言情大神”的网文作家顾漫,则在续写曾经的高关注作品《骄阳似我(下)》时惨遭滑铁卢,被质疑剧情经不起推敲、第一人称叙事俗不可耐。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此诞生:影视制作周期长,许多网文IP往往要在版权卖出多年后才会有影视作品正式出炉。原作可能存在的“过时”主题、“过时”台词,如何规避?

改编要懂“加减法”

当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一个必须明确的前提是:小说和影视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艺作品,“过时”的审美、价值、趣味,不应该完全由小说作者的“背锅”。正如影视行业的共识,在改编一个IP时,既要有忠实原著的坚持,也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加减法”。

以引发质疑的《我的人间烟火》为例,虽然小说不乏为烘托男女主形象而设置的不合理情节,但女主角许沁并不是个单纯的“恋爱脑”——她在感情面前有胆怯、徘徊和纠结,那份小心试探之后的双向奔赴,恰恰是吸引书迷的关键。

然而,在电视剧改编的过程中,原著中许多“想当然”的漏洞没有被填补,角色身上的性格缺陷又被改得荡然无存,结果自然是观众看得一头雾水:不理解人物因何相爱,并进一步批评女主角是抛弃家庭、精致利己的“白眼狼”。

同样,《偷偷藏不住》原著小说堪称是近年“晋江低龄言情”代表作,早在连载期间就曾引发“文笔幼稚”“故事俗套”“人设简单”的批评。但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主创非但没有想办法夯实故事核心、丰富人物棱面,反而进一步增添了原著中的“少女幻梦”的色彩。大量的柔光镜头、天真幼齿的台词,都加深了非书迷观众的不适感——还没看明白男女主角是如何相爱的,镜头里已经是铺天盖地的“粉红泡泡”,这种情况下,谁能接受一个大学生和初中生的感情戏?

一位从事影视文学策划的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以后,偏向轻松愉悦、日常甜蜜的甜宠网文开始形成风潮,大量2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成为这类小说的拥趸。与此同时,那个阶段影视行业普遍追逐网文IP,并直接导致了这些IP被疯抢,“大家当时都是争着买IP,但很多作品都有同质化的问题,故事细节经不起推敲,改编就变成了一个难题”。

这位业内人士同时认为,原著作者的创作或许有缺陷,影视改编要做的就是修正、提升,“改编时还是有机会注入新的价值观的,或者最少可以规避一些‘雷点’。只是从现在整体的环境看,大家还是偷懒照搬内容,还美其名曰‘忠实原著’”。

事实上,以往的影视改编作品中也不乏“化腐朽为神奇”之作。《甄嬛传》原著小说连载期间也有过“情节冗长”“第一人称充满自恋色彩”的质疑,然而,导演郑晓龙和编剧王小平大刀阔斧地去除了甄嬛各类内心独白,还引入了对封建帝制“吃人”的反思,作品的深度也明显提升了。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真正能够有所创新的改编,依然稀缺。以去年热播的《卿卿日常》为例,原著《清穿日常》篇幅极长、有着更为悲凉的底色,但剧版则突出轻喜剧色彩,还注入了女性互助的桥段以及职场元素,“这种改法当然也有人批评,可站在从业者的角度看,《卿卿日常》尽可能地争取到了最多的观众,可以说是很懂得扬长避短了”。

有些“经典”不会过时

为什么曾经备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后来会被吐槽“太过时”?

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追问许多影视从业者时,他们给出的答案却叫人意外:这些现在被批评“过时”的内容,实际也有“经典”的内核在。

“宋焰和许沁的破镜重圆以及家庭带来的干扰,还有孟宴臣对许沁的爱而不得,都是经典言情小说里常有的设定。但最后孟宴臣火了,为什么?还是因为细节做得好。”一位影视宣传分析认为,《我的人间烟火》在男女主角的线索上欠缺火候,这恐怕也会影响未来观众对消防员、医生等职业设定的作品的观感。

而今年夏天热播的《长相思第一季》,虽然原著诞生在10年之前,女主角小夭的自信与自爱,依然是今天观众相当欣赏的。“像小夭这种‘人间清醒’,是非常符合当下影视剧创作的需求的”,这位宣传表示,经典自有一种恒久的力量,“想要原地起高楼地创新肯定是有困难的,如果能找到经典的内核,尊重观众的审美,其实‘过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还有遭遇批评的《骄阳似我(下)》,有制片人感慨存在缺憾:“观众的口味是一直在改变的,断更的小说重新续上,影视剧推出第二季,都要面对观众新的审视和批评。就像顾漫说的,哪怕现在贴出来的文字是当年她写好的,长大后的读者也未必买账”。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天的观众审美在进步,对剧集所传递的价值、角色的道德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好比当年大家可以接受何书桓的纠结,现在更多网友却吐槽他是渣男”。一位剧集制片人透露,他完全能够理解为何很多创作者在改编时束手束脚,以今年夏天的古装剧《长风渡》为例,男主角人设不再入书中“纨绔”,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暖男”,“本质上这还是一种创作上的不自信,害怕被网友挑刺认为角色有瑕疵”。

从这个角度上说,想要真正对抗言情小说可能存在的“过时”风险,影视创作者还是要将更多的注意力回归到内容上。毕竟,这个行业没有百试百灵的爆款公式。只有怀揣打破自我的勇气,尊重创作的规律,理解观众的审美,才有可能真正挖掘出IP的动人内核,呈现出符合当下甚至是具有前瞻性的脱俗之作。

标签:

  • 今日焦点
  • 行业动态